湖州师范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3年正式设立,是依托该校原有材料化学专业(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升级而成的新兴学科。该专业立足长三角区域产业需求,以半导体材料、能源环境材料为核心方向,通过“产学结合、基地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浙江省重点支持的现代产业学院之一,其办学特色体现在设备平台、师资力量与就业导向三大维度,近五年学生就业率超98%,在浙江省高校评估中被评为“绝对优势专业”。
学科定位与产业对接
该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电池等万亿级产业需求。通过与湖州市吴兴区政府及久立集团等企业共建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久兴材料学院,形成“双学院”协同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与宽口径,将芯片设计与封装、半导体材料表征技术等前沿内容纳入核心课程,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同步。
实践教学与科研支撑
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包括浙江省污染土壤快速修复技术工程实验室、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配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价值近2000万元的设备。实践教学采用“导师制”,学生可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横向课题(累计经费超500万元),并在学科竞赛中斩获挑战杯银奖、互联网+大赛银奖等20余项荣誉。
师资团队与研究方向
由唐培松教授(浙江省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领衔的师资队伍包含32名专任教师,其中博士占比87.5%,国家级及省级人才10余人。研究团队分为三大方向:
- 半导体及功能高分子材料: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功能树脂,由国家杰青郭其鹏教授主导;
- 环境功能材料:开展水气污染治理与固废资源化,由国家级人才斯康教授牵头;
- 电子信息材料:研发伪装隐身材料与电化学储能器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链条。
升学与就业路径
专业构建“卓越工程师奖学金”等激励机制,支持25%以上学生攻读研究生,同时依托久立永兴等企业基地提供优质岗位。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半导体、新能源、化工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及技术销售,部分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其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如浙江国能科技千万级实验室)实现技术转化,直接对接企业技术革新需求。
创新培养机制
课程设计突出个性化发展与全程化创新创业训练,主修课程涵盖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等理论模块,并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强化应用能力。通过“导师制”引导本科生早期参与横向课题,例如固废处理装备研发、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等项目,形成“学研产”闭环,有效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