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作为黑龙江省首个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自2012年设立以来,依托地方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于2019年入选黑龙江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并通过校企协同、实践驱动的教学模式,为地下空间开发领域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在2025年校友会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位列五星级应用型专业,全国排名前三,彰显了其办学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哈尔滨学院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定位为应用型工科专业,聚焦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灾害防护等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以力学基础为骨架,设置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岩体力学与工程等理论课程,并融合地下建筑结构设计、隧道工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等实践类课程,形成“理论+技术+工程”的三维知识结构。为适应行业发展,2025年新增地下工程施工管理方向,强化项目管理与BIM技术应用能力,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工程一线需求。
校企协同与资源平台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企业需求,与哈尔滨地铁集团、中铁二十三局、中核集团等2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了“共同培养目标制定—联合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共享”的全链条协同机制。例如:
- 实践教学: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指导,提供地铁隧道、综合管廊等真实项目案例;
- 实习就业:学生可进入合作企业完成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近五年就业率超91.7%,60%毕业生入职央企或大型国企;
- 科研转化:依托黑龙江省地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地下工程抗震、冻土施工等关键技术研究,近五年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专利3项。
学科竞争力与行业前景
在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哈尔滨学院该专业位列应用型榜单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交通学院与福建理工大学,成为东北地区地下空间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的加速推进,毕业生可从事地下结构设计、施工监理、安全监测等岗位,主要雇主包括中铁系工程局、省建工集团及人防设计院所。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学生在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教学创新与未来发展
专业教学突出工程性与实践性,通过“课堂+竞赛+项目”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 案例教学:引入哈尔滨地铁3号线、松北综合管廊等本地工程案例,开展情境化教学设计;
- 竞赛驱动: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地下空间结构设计大赛,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15项;
- 双创培育:设立地下工程创新工作室,鼓励学生参与冻土区施工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等课题研究。未来,专业计划拓展智慧地下工程方向,融合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培养适应新基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