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作为长三角地区新兴的应用型高校,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依托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学校"定位,该校于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080717T,成为浙江省首批开设该专业的公办本科院校。这一布局不仅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更精准对接长三角智能制造、智慧医养等产业需求,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
在学科支撑体系方面,人工智能专业植根于学校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享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该专业采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基础平台课程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核心内容,特色模块则聚焦智能医养和智慧城市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创新性地将AI技术融入传统学科,如与蚕丝绸文化课程结合开发《基于蚕丝绸文化的劳动教育》等特色课程,形成跨学科培养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双师型"特征,既拥有蒋林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含海外院士1人、省部级人才3人),又与商汤科技、中国信通院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教学团队中19名专任教师均为博士,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构建起"理论导师+企业导师"双轨指导机制。这种配置确保教学内容既涵盖模式识别、无人系统等前沿理论,又包含智能决策系统开发等实践技能。
在实践育人环节,学校形成"三级进阶"培养模式:
- 基础实验:依托RFID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完成算法验证
- 项目实训:通过长三角智慧交通研究院等平台开展真实场景开发
- 产业实战:进入商汤科技等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毕业生既可从事智能算法研发,也能胜任智慧医疗系统集成等岗位。
面向未来发展,学校正加速推进"创大拼博"战略,计划将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点申报相结合。通过深化与德国高校的中欧联合实验室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国际认证"培养路径,力争建成具有长三角特色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这种立足应用、着眼国际的发展思路,为区域数字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