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通过协同育人与实践创新双轮驱动,致力于培养兼具科研能力与工程实践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不仅构建了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更强调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管理能力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理论奠基-技术强化-实践深化"的特色培养路径。毕业生可在环保工程、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专业采用三层次进阶模式:
- 基础理论层:涵盖自然辩证法、数值分析、环境化学等核心课程,强化数理建模与分析能力
- 专业技术层:设置环境生物技术、清洁生产与环境材料等特色课程,突出新型污染治理技术培养
- 工程实践层: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等专业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程方案。特别引入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课程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定量分析误差处理、标准溶液标定等关键实验技能。
专业独创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边界:
- 校内导师侧重环境标准体系、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等理论教学
- 企业导师主导环境工程方案制定、污水处理工艺调试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占比达35%,包含野外生态调查、环保企业顶岗实习、污染治理项目全流程模拟三大模块。学生需完成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污染源解析报告撰写等12项实操任务。
在职业能力塑造方面,专业着重培养三类核心素质:
- 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混凝剂研发、固废资源化技术等课程设计项目强化
- 工程管理能力:设置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课程,培养项目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能力
- 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前沿理论贯穿教学全过程。毕业生可胜任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环境技术咨询、生态工程规划等岗位,就业方向覆盖85%的环境保护产业链环节。
该专业通过GCT全国联考选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要求报考者具备4年以上本科毕业经历或3年学士学位背景。培养过程采用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2-5年内结合工作实际完成校企双导师指导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需通过包含环境分析监测、空气调节等专项考核的多维度答辩体系。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