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商学院自2019年开设助产学本科专业以来,依托护理学学科优势,构建起"临床实践+人文关怀"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作为云南省本科助产学专业综合评价前三的院校,该专业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策略,培养出大批能快速适应产科工作场景的应用型人才。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7%,其中25%实现高品质就业,部分学生入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三甲医疗机构。
专业培养体系的核心支撑
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形成"医学基础-助产技术-人文素养"三维框架。前两年重点夯实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第三学年开始系统学习助产学、妇科护理学等核心课程,第四学年通过医院轮转强化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特别设置生育伦理、跨文化沟通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处理生育伦理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依托总投入800余万元的校内实训基地,配备Laerdal助产训练模型、分娩疼痛体验仪等先进设备。校外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4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实施"1+1+2"实践模式:
- 大一开展临床认知实习
- 大二假期进行专科见习
- 大四完成40周临床轮转
师资与就业的双重保障
教学团队90%来自临床一线,组建了洪正云、谭海燕等专家领衔的双师型队伍。教师团队在临床技能竞赛、教学创新比赛中屡获殊荣,开发的《产科急重症处理》等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认证。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专班,连续三年护考通过率超98%。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医疗机构:产科病房、妇幼保健院占主体
- 健康产业:母婴护理机构需求增长显著
- 国际通道:日语护理班学生可赴日从事养老护理
- 基层服务:25%毕业生选择县域医疗机构
特色培养与质量把控
专业实施OBE成果导向教育,建立"产前评估-分娩支持-产后康复"全流程能力培养模型。通过模拟分娩实训系统,学生需掌握四步触诊法、新生儿复苏术等20项核心技能。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助产技能大赛中获3项团体奖,北京301医院实习留用率达15%。
在2024年云南省录取中,该专业理工类最低分421分(位次104308),最高分443分(位次88989),报考需注意:
- 文理兼收但男女比例1:99
- 建议选考生物科目
- 需具备较强心理素质与应急能力
专业通过母婴护理职业技能证书、产后恢复师等"1+X"证书制度,构建起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培养通道。对于有志成为新时代助产士的学子,这里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