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基础教育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自2023年起持续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读、写、听、说、思五大核心能力训练,并通过特色班级和基层实践形成差异化培养路径。随着2025年教育改革的深化,其课程创新与就业导向模式成为区域师范教育的亮点。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采用模块化设计,覆盖语言基础、文学素养和教育技能三大领域。核心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学科,同时融入逻辑学、美学基础等拓展课程,强化思维训练。附属学校的“三段三童”语文实践进一步延伸课堂边界:低年级通过童谣感知韵律,中年级创作童诗培养审美,高年级以童记提升写作与思辨能力。这种分层递进的教学法使专业知识与小学教育场景深度适配。
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专业全程。校内设立书法特长班,提升师范生板书与传统文化传承能力;校外通过基层就业项目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例如2020届毕业生谭莹在乡镇政府推动党建创新,潘欣在乡村小学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均体现专业强调的“爱心育德,真心育人”理念。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在江西教育系统的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其中基层岗位占比超60%。
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得益于双轨制培养模式。一方面,专业与地方教育局合作开展定向培养,2024年江西招生计划中普通类二段录取3人,学费保持3490元/年的普惠标准;另一方面,通过“红黄旗评比”、“三牛奖”等激励机制,强化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使毕业生既能胜任教学岗位,也可拓展至行政管理领域。这种多元化发展路径,让专业从单一师资输出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2025年教育数字化转型,该专业正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课程增设教育信息化工具实训模块,结合云计算技术应用等跨学科资源,培养适应智慧课堂的新型教师。这种前瞻性布局,使赣州师专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在师范类院校中形成独特优势,为区域基础教育注入持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