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定位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聚焦电子与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该专业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面向电子信息产品开发、智能系统集成等产业需求,强调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多维能力融合,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通过“理论+实践”的双轨培养模式,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又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成为兼具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方向上,专业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核心能力覆盖电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开发等领域。学生需掌握电子线路CAD设计、FPGA技术等硬件开发技能,同时具备智能互联通信技术应用、计算机视觉处理等软件能力。培养方案还融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开发和智能系统集成等前沿技术模块,确保学生适应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需求。
课程体系分为三层次: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人工智能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等,夯实学科根基;
- 核心课程:以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嵌入式处理器应用开发、智能传感器应用为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 选修与拓展课程:如无人机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开发,满足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此外,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如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将行业认证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提升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程:
- 校内实训:依托36个专业实训室,开展智能电子产品开发、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应用等模拟项目;
- 校外实习:在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制造企业参与岗位实践,例如华为、安恒信息等合作单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 校企协同:通过华为ICT学院、红帽学院等平台,引入行业顶级技术认证课程,近三年已有72人通过华为HCIE专家级认证。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就业方向:涵盖电子信息产品软硬件开发、工艺管理、智能系统集成等岗位,主要服务于电子技术企业、信息技术公司及通信运营商;
- 职业证书:可考取传感网应用开发、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
- 升学通道:可接续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硕士学位,或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学术型硕士。
该专业的核心优势体现在:
- 产教深度融合:与华为、思科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
- 师资力量雄厚:63.7%教师具备双师素质,31.9%拥有高级职称,团队含广西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
- 教学资源丰富:校内实训设备总值达3400万元,涵盖华为ICT实训室、数字媒体实训室等先进设施;
- 成果导向显著:学生近年获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自治区级金奖等荣誉,体现人才培养实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