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歌舞表演专业以实践育人为核心,通过课程汇报、文艺演出、竞赛活动等多维度平台,将专业技能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该专业隶属于艺术与设计学院,近年来在《彩虹》《江上春风游》等高水平演出中展现教学成果,其汇报演出常由院领导全程参与,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扩大影响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眼名片。
在教学体系构建上,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例如器乐合奏《兰亭序》要求学生对传统乐曲进行现代编曲创新,舞蹈《唐印》则结合古典身韵与肢体表现力训练。教学中采用“课堂+舞台”模式,教师通过《终会在一起》等原创作品指导学生完成从创编到表演的全流程,强化舞台掌控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掌握声乐、舞蹈、戏剧等复合型技能。
专业实践层面,歌舞表演专业深度参与校级大型活动。2024年新年文艺晚会中,学生不仅参演《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经典作品,更在《黄河鼓阵》等非遗创新节目中担任主力。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学生累计参与7场校级晚会,覆盖观众超10万人次,其中《上春山》等节目因青春昂扬的气质成为保留剧目。这种高频次、高规格的实践机会,有效提升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和艺术表现张力。
在美育融合与成果转化方面,专业教学强调“以美育人”。例如小品《前面有棵树》通过生活化叙事传递正向价值观,诗朗诵《致橡树》则用艺术形式深化情感教育。2024年校园青春风采大赛中,该专业包揽舞蹈类前三名,其中《测绘B-boy》将街舞与专业特色结合,获得4.1万次线上点赞。这些成果印证了审美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步提升的培养成效。
对于未来发展,专业建设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与开封非遗项目合作开发《汴水檀声》等特色课程;二是拓展数字化教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复现《大宋风华》历史场景;三是强化国际传播,在豫剧《朝阳沟》等节目中引入留学生共同创编。这些创新举措将持续推动专业建设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