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治河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双高计划”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之一,融合了水利工程、港口航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注重国际认证标准与本土化实践的结合,近年来通过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ENIC)的复审,成为国内高职院校中具有国际认可度的特色专业。其培养方向覆盖河道整治、港口施工、防洪抢险等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
专业课程体系与技能培养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项目管理”的三层架构。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材料、治河防洪工程、河流泥沙动力学等,同时引入智能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的实训项目,学生可掌握河道疏浚施工、港口水工建筑物设计等关键技术。例如,校内开展的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实训模拟真实工程场景,要求学生运用BIM技术完成三维建模与成本核算,强化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
国际认证与教学模式创新
2024年6月,该专业通过UK ENIC专家组的复审访问,其教学质量获得国际认可。学科专家詹姆斯·库珀教授指出,该专业对标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和工程委员会监督机构(JBM)的审查标准,在课程内容、考核机制等方面融入国际经验。教学过程中,学院采用“校内外双审”机制,邀请政府部门与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确保课程与产业需求同步。例如,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中,学生需基于真实港口案例完成可行性分析,并由企业工程师进行成果评审,形成“教-学-评”闭环。
校企合作与就业前景
依托学校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北控水务集团等企业的战略合作,该专业建立了订单班培养模式,定向输送具备国际工程视野的技术人才。根据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该专业去向落实率达98.23%,其中20.36%进入国有企业,应届生平均起薪约5500元,5年工作经验者可达8400元。职业发展路径涵盖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生态修复设计等岗位,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衔接项目进入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本科专业深造。
资源支持与行业影响力
作为黄河流域水利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学院为专业建设投入了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例如,水利工程制图与测量实验室配备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支撑学生完成高精度测绘任务。此外,专业团队教师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技术攻关,将实际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在2024年UK ENIC复审中,质量保障专家玛格丽特·库兹特别认可该专业“以赛促学”模式——学生通过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提升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形成“技术硬实力+职业软技能”的双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