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智能在线检测方向)专业,立足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以“智能在线检测”为核心特色,培养兼具几何量精密检测、质量分析与控制、现代检测技术应用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培养体系,为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输送了大批掌握三维数字化智能检测、误差与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下面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面向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业等高端产业,聚焦智能在线检测技术,培养具备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产品性能检验和计量器具检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需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现代检测技术应用等核心技能,并能在企业现场完成几何量精密测量、质量分析与统计等任务。通过三年学习,学生可胜任产品检测工程师、质量管理专员等岗位,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部分毕业生进入上汽大众等世界500强企业。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技术
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了包含机械制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基础课程,以及工业产品三维数字化智能检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中:
- 几何量精密检测课程重点训练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操作能力
- 误差与数据处理模块涵盖测量不确定度评定、SPC统计过程控制等关键技术
-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课程引入机器视觉检测、智能传感器等前沿技术
实践环节设置钳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等专项训练,并与海克斯康测量技术、蔡司工业测量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工学交替实习。
三、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专业依托全国机械行业智能检测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和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了多元化的教学平台:
- 校企合作平台:与海克斯康共建智能检测产业学院,受捐设备价值超1228万元
- 实训基地:配备精密检测中心、虚拟仿真实训室,开展三维扫描逆向检测等实训
- 师资团队:由陆建军教授领衔的省级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包括博士4人、产业教授3人,团队主持完成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修订,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四、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专业推行“双导师制”培养,实施工程师进课堂(企业教师授课占比50.6%)与教师进企业的互动机制。典型培养路径包括:
- 第一学年:完成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等理论课程,考取机械工程制图职业技能证书
- 第二学年:进入卡尔蔡司智能检测研发中心开展项目化实训,参与企业真实检测项目
- 第三学年:在航天航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掌握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系统运维等岗位技能
该模式使毕业生同时具备中级机械产品检验工职业资格和智能制造检测系统操作能力。
五、升学与职业发展
专业构建了中高本贯通培养通道,毕业生可通过“3+2”专本衔接升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路径:检测技术员→质量工程师→检测实验室主管
- 管理路径:质检专员→质量管理主管→质量体系审核员
- 创新路径:参与智能检测装备研发,申报专利或技术革新项目
近三年学生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20%毕业生选择专升本或出国深造。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