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依托80余年的师范教育积淀,形成了以全科教师培养为核心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2+N”培养模式,即以语文、数学为主教学科,融合英语、科学、艺术等多学科素养,构建了“三六九”教学技能模型,系统性解决高职师范生技能培养与岗位需求的衔接问题。学生不仅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屡获佳绩,还通过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实践基地建设等方式强化职业素养。以下是其培养路径的具体解析。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专业定位聚焦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人才,强调扎根广西乡土、服务基层教育的使命。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核心、拓展三大模块:
- 基础课程:书写技能、普通话训练与应用(区级精品课程)、教育学基础等,夯实师范生基本功;
- 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儿童心理学、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培养学科教学能力;
- 拓展课程:涵盖科学基础、英语听说、数学文化等跨领域内容,强化全科素养。
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双轨实践体系:
- 校内技能训练:依托微格教室、普通话测试实训室等设施,开展教学设计、课堂模拟等模块化训练;
- 校外实践联动:与柳州市多所示范小学建立合作,通过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教学场景中应用理论;
- 社会服务延伸:组织学生赴壮族、藏族地区开展推普支教,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专业优势与成果
专业优势体现在师资团队、教学资源、竞赛成果三维度:
- 师资力量:团队包含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省级教学名师,并聘请一线教育专家参与授课;
- 教学创新:开发17部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课程,推动教学改革;
- 竞赛成果:近三年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广西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印证培养质量。
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初始岗位为学科教师,职业发展可向教研管理、教育咨询等领域拓展。专业通过“双证书”制度(毕业证+教师资格证)提升就业竞争力,并与地方教育系统深度合作,保障就业渠道稳定。数据显示,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部分毕业生成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骨干。
该专业以深厚的师范底蕴、创新的培养模式和扎实的实践平台,持续为基础教育输送兼具教学技能与教育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区域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