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财经学科部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经贸发展趋势,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经济学学科框架,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培养能在跨境贸易、国际金融、涉外事务等领域发挥作用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其课程设计、师资配置与就业路径均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分析。
一、培养目标: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导向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致力于塑造具备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国际经贸实务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三大能力模块:
- 理论素养:通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构建专业理论基础;
- 实务操作:依托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等课程强化贸易全流程技能;
- 跨文化沟通:借助商务英语听说、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提升国际化视野。
二、课程体系:市场需求驱动的动态优化
专业课程设置呈现“基础+前沿+实践”的三层架构。核心课程包括金融学、会计学、国际金融等经济管理类必修课,同时紧跟行业趋势开设海关与商检实务、跨境电商等应用型课程。为适应数字化贸易发展,课程中还融入Simtrade外贸实训系统与Pocib i软件模拟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从合同签订到结算的全流程实操。
三、实践教学:以赛促学的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通过多层次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竞争力:
- 模拟实训:依托商品交易大赛、广交会模拟活动,学生可体验企业运营与产品推广;
- 学科竞赛:组织参与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近五年获得国家级奖项超20项;
- 校企合作:与外贸企业、金融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强化岗位适应能力。
四、师资力量: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团队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达100%,平均年龄35岁。团队兼具学术深度与行业经验:
- 科研产出:近五年出版专著6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课题30余项;
- 教学资源:引入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师资及外聘专家,形成“双师型”教学梯队。
五、就业前景:多元化路径与高适配性
毕业生就业覆盖六大领域:
- 外贸企业(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
- 跨境电商(运营、产品开发、客服);
- 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
- 政府机构(海关、检验检疫局);
- 深造通道(考研、出国留学);
- 公务员及国际组织事务。
数据显示,该专业历年就业率保持高位,部分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涉外监管部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具备跨境贸易与金融实务能力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