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全时空教学、全过程互动、全课程育人"为核心理念,构建起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社会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作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广西高校优质专业,该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拓展实践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制"教学综合改革,其培养的毕业生既能胜任中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也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与管理等工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回应了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复合型需求,也破解了传统思政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
一、多维教学体系激活课堂活力
该校以问题链教学法重构课堂教学,形成"教师提问-学生研讨-教师点评"的三步法。针对传统思政课"满堂灌""抬头率低"的痛点,教师依据教学重点设计问题域,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通过"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等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讨。这种模式使4门课程获评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成为一流课程,并催生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三三制"微教学平台累计获得600万访问量,通过发布VR观影任务、开展弹幕互动,将单向灌输转化为双向参与。
二、实践创新打通育人壁垒
学校构建"场馆+基地+活动"三维实践体系:
- 校内实践基地群:包含社会主义发展史馆、劳动教育实践园等特色场馆,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化身讲解员,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化叙事
- 校外延伸网络:开发100个实践教学专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推动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拓展
- 虚拟仿真平台:新时代爱国主义虚拟仿真体验中心运用体感控制技术,使《中国文化概论》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沉浸式体验
这种实践体系突破传统思政课"连续性低、费用高"的限制,将马克思主义学院直接建在学生宿舍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的生活化渗透。
三、课程建设强化协同育人
专业课程设置凸显"宽基础+强交叉"特色: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民法学等,注重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训练
- 教学能力模块:设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逻辑学等,强化师范生技能培养
- 跨学科拓展:融入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例如在《伦理学》教学中引入组织行为学案例通过设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113门校级一流课程和5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这种协同机制使毕业生党员发展率达63.7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四、社会服务延伸教育价值
该校依托省级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
- 开发24条贯穿各学段的知识链-能力链-价值链
- 举办12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覆盖1200人次
- 与243所学校建立合作,形成"多维贯通、螺旋上升"的育人体系这种辐射效应使区内外50余所高校前来考察学习,其"一体三链"模式得到教育部专家高度评价,成为区域性思政教育改革的标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