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北省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廊坊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深厚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该专业自2013年起先后获批校级重点学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试点专业,2022年获得河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资格,构建了“立身行道、铸魂育人”的教育体系。通过专题化教学与多元化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中学思政课教师,其专业建设成果在京津冀区域基础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紧扣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需求,立足“修德、练能、励志、创新、育人”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明确指向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框架,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论等主干课程,同步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时代性强的内容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三大创新路径:
- “专题化、报告式”理论教学,打破传统教材章节限制
- “必选+任选”双轨制实践教学,包含艺术创作展示等创新形式
- 过程性、多元化考核体系,强化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
师资队伍呈现“双高双博”结构特征,55名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博士占比达47%(含在读博士3人)。科研实力强劲,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30余项,立项《河北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研究》等特色项目,建成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等4个省级平台。通过“红色文化传承传播工作室”等载体,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具有显著开放性特征:
- 校际协同:与河北东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
- 区域联动:与大城县教体局签署五年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协议
- 跨行业合作:在永清县燕南春集团等企业建立实践基地
- 红色资源开发: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共建教学基地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理响为民”基层宣讲、雄安新区教育调研等特色实践的机会,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胜任力。
专业建设成效体现在多维度的社会认可:作为校级硕士培育学科,其毕业生在廊坊市基础教育领域就业率达78%;2023年组织的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主题艺术创作展,彰显了课程思政的创新成效;连续四年承办京津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专业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未来将通过深化“百家千题”跨区域交流、拓展“访企拓岗”等举措,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