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核心,通过商法贯通和实践融合的独特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文旅行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依托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结合学校管理学、经济学学科优势,构建了覆盖文旅全产业链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掌握旅游学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通过多层次的实践平台提升职业竞争力,近年来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升学率和头部文旅企业就业率均表现亮眼。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强调“精通文旅、贯通商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融入湾区财经特色课程和法律思维训练,学生不仅能系统掌握旅游开发规划、市场营销等核心技能,还能在课程中学习商科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培养目标明确指向文旅行业的经营管理、投资融资等高阶岗位需求,毕业生被定位为具备国际视野和服务意识的行业领跑者。
课程体系与实践路径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个维度: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等核心课程,夯实学生对文旅行业的认知框架
- 技术应用模块: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大数据营销等课程培养数字化运营能力
- 特色融合模块:开设湾区文旅专题、商法案例分析等跨界课程,强化复合型知识结构。
实践教学采用“三位一体”模式:
- 短周期课程实习(1-3天)深化课堂知识
- 中周期专业实习(4-10天)接触行业真实场景
- 长周期毕业实习(1个月以上)完成职业能力转化。
就业前景与升学通道
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流向大型文旅集团(占38%)、品牌酒店与景区(26%)、旅游规划机构(18%)三大领域,从事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的平均起薪达6500元/月。同时,超2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成功进入香港中文大学、英国萨里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专业特别注重国际交流,通过双语课程和海外实习基地培养跨文化服务能力,为从事国际旅游业务奠定基础。
差异化竞争优势
该专业形成三大特色优势:
- 湾区服务导向:课程融入粤港澳文旅产业案例,与长隆集团、华侨城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 商法双轨培养:设置供应链金融、旅游投资法律实务等交叉课程,突破传统旅游专业的知识边界
- 阶梯式实践体系:从景区调研到文旅项目策划,构建贯穿四年的实践能力成长路径。
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文旅综合体运营、智慧旅游开发等新兴领域展现突出竞争力,近年毕业生在OTA平台运营、文旅IP孵化等岗位的任职比例逐年上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