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依托数学大类招生模式,构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创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作为校级重点专业,自2012年起连续获得重点建设支持,拥有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通过0.5+3.5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一完成数学基础课程后,根据兴趣和成绩分流至具体方向,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一机制既夯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又为后续专业深化奠定基础。
课程体系与专业方向
该专业课程设置以数学基础课为核心,涵盖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理论课程,同时融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实践模块。专业分设两个方向:
- 科学计算与应用软件:聚焦算法设计、软件开发与图像处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 统计与优化(大数据处理):侧重数据分析、经济预测与运筹控制,强化大数据场景下的问题解决能力。课程体系中还包含数学建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跨学科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特色。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专业师资团队由11名专职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45%,且多人担任省级学术组织理事。近年承担30余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20余项专利,并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团队在数值计算方法与数学建模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曾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支撑了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与竞赛驱动强化实践能力,与多家软件开发公司及重点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数据挖掘、软件开发等实训项目。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表现优异,累计300余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此外,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质量连续多年位列校内前茅,体现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效。
就业前景与深造方向
毕业生就业领域覆盖IT行业、数据分析、金融决策及教育科研四大方向,具体岗位包括软件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中学教师等。部分学生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或通过应用统计专硕项目继续深造。专业近年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编程实践水平评价显著,凸显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