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教育部ICT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紧跟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趋势,开设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两大特色方向,构建起覆盖通信全产业链的课程框架。近年来,其30%以上的考研率和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展现了专业在学术与就业领域的双重竞争力。
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以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为核心方向,课程设计兼顾基础理论与行业应用。在移动通信方向,《现代移动通信》课程涵盖4G/5G技术,结合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等实践内容;光纤通信方向则通过《光传输网络技术》等课程,教授SDH、PTN等主流传输技术。教学模式突破传统,采用“理论授课—虚拟实验—实境教学”三阶段融合法,依托华为固网通信实验室和移动通信实验室,强化学生对基站部署、光网络调试等工程能力的掌握。
师资与科研实力
专业师资团队以博士学历占比81.25%为核心优势,16名教师中包括1名教授、5名副教授,其中10人具备企业培训经验。科研方面,组建了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两大研究团队,下设测控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等机构,聚焦宽带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技术的研发。近年来,团队在5G网络优化、智慧城市通信场景等领域取得突破,学生可通过国家级课题参与技术攻关,例如5G网络优化项目中的创新方案设计。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与竞赛平台双重路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中国移动、东方电子集团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通信设备开发、网络运维等真实项目。同时,依托“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超600项,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连续夺冠的成果,印证了学生在智能系统开发和通信技术集成领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验室提供硬件开发工具与科研经费支持,鼓励学生探索物联网与通信技术的交叉应用。
就业与升学路径
毕业生就业集中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联通等)、设备制造商(华为、讯方技术)及科研院所,部分进入政府技术管理部门。近三年考研率超30%,优秀生源考入985/211高校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硕士方向。专业通过“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将企业认证课程(如华为工程师认证)纳入学分体系,提升就业竞争力。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入职百度、腾讯等企业的比例达13%,整体就业率接近97%。
未来发展与学科交叉
面向6G和智能物联网趋势,专业计划深化与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的学科融合,增设智慧城市通信、智能安防系统等应用型课程。通过引入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新技术模块,构建覆盖通信全场景的课程生态,培养适应工业互联网和空天信息网络需求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