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作为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正规民办本科院校,其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中国矿业大学雄厚的学科资源和实践导向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技术基础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围绕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核心领域,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为淮海经济区及全国输送了大量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体系: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能力并重
物联网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三大主干学科,强调跨领域知识整合。课程设置上,既包含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硬件基础课程,也涵盖数据库原理、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软件与系统开发课程,形成“软硬结合”的知识架构。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与实验室实训(如已建成的27个信电实验室和物联网专用实验中心)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成从系统设计到实施运维的全流程操作。
核心课程与技能培养
专业核心课程围绕物联网技术链条展开:
- 感知层技术:包括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重点培养数据采集与设备交互能力;
- 传输层技术:以物联网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掌握数据传输与协议开发;
- 应用层技术:通过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物联网控制等课程,实现智能化系统设计与运维。
学生需掌握物联网系统规划、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安全策略制定等技能,同时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架构等选修课程拓展技术边界。
实践特色:区域需求导向与创新驱动
专业立足淮海经济区产业特点,结合徐州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场景,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培养模式。例如,通过智慧城市项目模拟真实业务需求,学生需完成从传感器部署到云平台搭建的全链路开发。专业还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全国物联网设计竞赛等赛事,并将成果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这种“学用结合”的模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需求。
就业前景与行业适配
物联网工程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领域,从事系统架构设计、产品研发、技术管理等工作。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物联网在医疗、农业、环保等行业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人才需求呈现复合型与高技能特点。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政策扶持与技术迭代为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晋升空间。毕业生既可进入华为、阿里云等科技企业,也可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担任技术骨干。
总结与展望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通过学科交叉课程、实践导向教学和区域产业对接,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未来,随着边缘计算、6G通信等技术的突破,专业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人工智能融合与安全技术培养,为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