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自2012年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以来,凭借其在辽宁省的先行优势和鲜明的电力物联网特色,已成为该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省内较早设立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其培养方案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强调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为物联网行业输送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构建了覆盖物联网感知识别、网络传输设计、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系统开发四大模块的课程群。核心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等,实践环节则通过嵌入式系统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等实训项目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设置了电力物联网相关课程,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其显著特色。通过校企共建的能源互联网智能感知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华为、中软国际等企业合作的20余个实训中心,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例如,基于Zigbee和RFID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实训,以及Hadoop大数据技术综合实战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此外,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被纳入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电力行业及政府部门。由于专业注重电力物联网领域的深耕,大量人才进入国家电网、发电企业从事系统运维与开发工作。其他就业领域涵盖智能硬件开发、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物联网应用等,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体现了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对于有志深造的学生,专业还为其攻读计算机、通信工程等方向的硕士学位奠定了扎实基础。
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师资团队,并依托沈阳市拔尖人才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开展科研攻关。教研成果曾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专业课程《物联网通信技术》被列为省级一流课程,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行业适配性。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前沿技术的同时,能够快速适应行业发展动态,成为推动物联网技术落地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