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扎根西北地区近四十年,依托学校在财经领域的传统优势,形成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创新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为导向,构建了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数据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框架,通过整合学术资源与社会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其发展历程与教学成果体现了对传统学科的传承与数字化转型的前瞻性探索。
培养定位与目标紧扣时代需求,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专业强调学生需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与财政学方法论,培养解决财税现实问题的能力,塑造兼具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的综合素质。课程设计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地方财政运行机制的理解,使其能胜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财税管理与政策研究工作。
课程体系体现“交叉融合”特色。核心课程包括财政学、地方财政学、政府预算管理、税收筹划等传统模块,同时引入Python智能财税数据分析、财税理论前沿等数字化课程。这种设计既夯实了学生对财税制度与政策的认知基础,又通过实验模拟类课程(如税务综合模拟实验)提升实务操作能力。此外,专业还开设“数字财税”微专业,推动传统学科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专业优势体现在学科积淀与社会服务的双重支撑。自1984年设立以来,财政学先后获批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012年)等荣誉。教师团队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多次被地方政府采纳,形成“学术研究—政策转化—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学院与国家税务总局、会计师事务所等22家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生参与真实财税项目。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卓越税收人才实验班”“财政学术导向培育计划”等特色项目,学生可参与全国大学生智慧税务大赛、财税风险管控案例竞赛等活动,近五年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学院推行“双导师制”,由校内教授与行业专家联合指导,结合政府绩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课程模块,培养学生政策分析与决策能力。数据显示,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与就业率长期居全校前列,部分学生进入省级财税部门或考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涵盖公共部门与市场化机构两大领域。约50%的毕业生选择在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等机关从事政策制定与预算管理工作;另有相当比例进入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咨询与筹划,或任职于企业财务部门负责涉税风险管理。校友反馈显示,专业课程中的中国税制、财税思想史等模块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而数据分析技能的强化则增强了岗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