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依托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的平台资源,形成了"创作+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8年学院重组后,通过整合影视学院与传媒学院的教学力量,构建了以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为核心,覆盖小说写作、剧本创作、文艺评论的全链条培养框架。在"思政铸魂、守正创新"的育人理念下,专业不仅注重文学素养的积淀,更强调影视产业实践能力的锻造,形成了"校内外双导师制"和"原创剧目孵化"的独特培养模式。
专业培养凸显三大核心维度
本专业通过"理论+实践"立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上,既包含《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等史论课程夯实理论基础,又通过《小说写作》《小品剧本创作》等创作类课程培养实操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特别设置"舞台美术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校内原创剧目的舞美设计与执行,这种跨专业联动培养强化了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根据2023年辽宁省高校教师金课大赛数据显示,该专业教师团队斩获7项省级教学奖项,印证了课程体系的专业深度。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形成特色组合
专业现有9人教师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1%,所有教师均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学科带头人甘竹溪副教授主持的省级一流课程《剧本写作》,将《辽宁之歌》等原创剧目创作纳入教学案例库,实现"教学成果反哺课堂"的良性循环。硬件配置方面,学院拥有31个专业实训室和省级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其中舞美设计实验室配备全息投影设备,可模拟影视剧场景搭建,为剧本创作提供沉浸式实践环境。近三年学生参与创作的原创话剧《光荣梦想》曾入围乌镇戏剧节,展现出教学资源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就业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
根据2025年就业方向分析,毕业生主要流向四大领域:在影视传媒机构担任编剧、策划岗位的比例达42%;进入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文艺评论与编辑工作的占28%;另有18%选择自主创业成立剧本工作室,依托学院35个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商业合作。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与凤凰书院联合开设《戏剧与社会角色塑造》通识课程,通过模拟法庭、形象设计等模块培养复合型素质,使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教职竞聘中具备差异化竞争力。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3%,高于辽宁省艺术类专业平均水平。
持续优化中的发展潜力
面对5G时代影视产业变革,专业正在推进"数字叙事"教学改革,计划增设《虚拟影像剧本创作》《交互式剧情设计》等前沿课程。目前学院已立项4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重点探索"剧本IP孵化"产学研模式。在2024年本科评估数据中,该专业所属的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已建成7门省级一流课程,并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这些都为专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