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该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兼具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理论与汉语言文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新闻学院的教学资源,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与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节目制作等核心技能。作为青海省唯一的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专业,其课程体系覆盖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创作基础等理论课程,同时融入现代媒体技术训练,适应行业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目标聚焦于塑造具备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分为两大模块: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发声学、新闻学概论等,夯实语言表达与新闻传播基础;
- 实务技能课程:如广播节目主持、电视画面剪辑原理、非线性编辑,强化实操能力。
此外,专业还开设即兴口语表达、诵读指导实践等特色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临场应变与艺术表现力。这种“理论+实践”的课程结构,使学生既能理解行业规范,又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技术革新。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作为青海省委宣传部共建单位,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院下设新闻写作、播音与主持艺术等5个教研室,并建有校级人才培养专业实验区。师资队伍中,90.5%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8.6%拥有博士学位,团队包含校级名师、硕士生导师及资深媒体从业者,形成“学界+业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包含:
- 专业实训: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广播播音、电视节目制作模拟;
- 媒体实习:与青海省广播电视台等机构合作,提供真实工作场景的见习机会;
- 毕业设计:结合新媒体趋势完成全流程创作,如短视频制作、直播策划等。
就业方向与行业竞争力
毕业生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平台及宣传部门,从事播音主持、节目策划、新闻宣传等工作。根据培养方案,学生还可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关、教学研究等多元化职业。尽管第三方评价显示该专业就业满意度为2.8分(满分5分),但青海师范大学通过校媒合作与优师专项计划,为西部地区输送了大量具备双语能力的传媒人才,尤其在民族地区宣传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近年新增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交叉方向,拓展了就业渠道。同时,部分学生通过校际交流项目赴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