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齐鲁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构建了多层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OBE教学理念和双导师制,通过师范类、普通本科、春季高考等多个培养方向,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的立体化培养格局。在2025年最新数据中,该专业毕业生规模达188人,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办学实力。
专业方向与培养特色
该专业设置师范类、校企合作(含移动互联、智能物联方向)和春季高考三大类培养路径。师范类方向聚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通过"见习-研习-实习"贯通式实践体系强化教学能力,毕业生可获教师资格认证。校企合作方向与青岛英谷、东软集团等企业深度联动,将企业真实项目嵌入课程,如智能车辆诱导系统开发、物联网云平台终端设计等实践模块,实现"毕业即上岗"的产教融合目标。
课程体系构建逻辑
核心课程以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系统能力为双主线展开:
- 数学与算法模块: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 硬件与系统模块:涵盖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ARM体系结构
- 应用开发模块:设置Java Web编程、Android开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课程
特色课程如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师范类)、低功耗与蓝牙设计(物联网方向)体现了专业细分领域的深度探索。所有方向均设置综合项目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至少2个工程化项目开发。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专业通过"三阶递进"实践体系强化工程能力:
- 基础技能层:依托12个专业实验室开展电路设计、编程训练
- 创新应用层:组织学生参与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等教师科研项目
- 产业对接层:大三学年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接触真实工作场景
近年学生在全国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中累计获奖超130项,60%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团队,形成了"以赛促学"的特色培养路径。
就业与升学双向通道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 基础教育领域:约35%师范类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部分成为区域骨干教师
- 技术研发岗位:45%学生入职IT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系统运维,起薪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 升学深造路径:20%毕业生考入985/211高校攻读硕士,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向
专业特别为考研学生设置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进阶课程,并建立研究生导师对接机制。校企合作方向毕业生可通过"3+1"培养模式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实现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