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门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全国优质水利专业和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方向。该专业以水利工程+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改革构建了覆盖人才培养全链条的智慧教育体系,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为水利行业输送了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面向水利工程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管理等岗位需求,构建了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运行管理、创新实践四大课程模块。课程涵盖遥感测量、水利大数据、BIM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增设《水利工程智能监测与养护维修》《水利信息化技术》等12门新型课程,形成了跨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教学资源库包含1100余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了12门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为三大特色:
- 现代学徒制:实施“四阶段、四递进、多轮交替”培养模式,学生通过认岗、跟岗、轮岗、顶岗四阶段,在98家合作企业完成真实项目实践。
- 云课堂教学:运用腾讯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学习系统,开发54个精品课程云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 项目驱动培养:依托523座水库数字化改造等真实项目,将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备安装、数据采集等全流程操作。
实训条件建设构建了三维立体实践体系:
- 校内建成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集成物联网、三维仿真技术,可实时接入山东省雨水情信息系统。
- 校企共建16个数字化实训室,包括水利调度指挥中心、BIM协同创新中心,设备总值达1217万元。
- 校外建立32个实训基地,覆盖中国电建、水发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实现实训场景与生产现场数据互通。
师资团队建设形成“双师型”教学力量,87%教师具有高级职称,93%具备双师素质。团队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20余项,开发20部工学结合教材,主持完成134项技术研发项目。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构建了“线上企业大师+线下校内教师”的双师云课堂模式。
在社会服务方面,该专业搭建了国家-省级-市级三级技术创新平台矩阵,年均完成技术研发项目30项、成果转化5项。在防汛抗洪中为日照水库提供云会诊服务,开发的水利工程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523座水库数字化改造,推动区域水利管理效率提升40%。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66人参与国际工程项目,技能竞赛获奖率达85%,展现了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