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的机器人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智能工程学院的产教融合优势,构建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该专业面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通过“三教融合、德技双优”培养体系,注重学生“懂原理、会操作、能创新”的核心能力塑造,连续三年就业率超95%,毕业生平均薪资达9000元以上,成为区域智能制造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
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双轨并行
专业课程设置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覆盖机械、电子、控制三大技术领域。核心课程包括:
- 《工业机器人现场操作与编程》:掌握ABB、FANUC等主流品牌机器人操作技能
- 《伺服电机与驱动技术》:深入理解机器人运动控制原理
- 《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修》:培养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基础课程中《数字电子技术》和《机械设计基础》占比达40%,形成“机械为体、电气为脉、控制为魂”的知识结构。特别设置“1+X证书”课程模块,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6类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
实践平台:校企共建真岗实练
校内建成2400平方米实训基地,配备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和PLC综合实训室,设备总值849.39万元。实践教学采用三阶段进阶:
- 基础能力层:通过电工电子实训掌握基础元器件操作
- 系统集成层:在智能制造生产实训中心完成生产线调试
- 创新应用层:参与郑志明大师工作室的技改项目研发校外与上海发那科、广西汽车集团等7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学生大三即进入企业参与智能生产线系统集成等真实项目。
职业发展:全链条岗位覆盖
毕业生可胜任8大类职业岗位群,包括:
- 技术研发类: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年薪15-25万)
- 工程应用类:系统集成工程师(月薪8000-12000元)
- 运维服务类:机器人维护工程师(职业晋升周期3-5年)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6项,包括“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特等奖。95%以上学生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等职业证书,实现“毕业即持证上岗”。
培养特色:产教深度融合创新
专业实施“双元制”教学改革,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开发活页式教材,如与瑞声科技共建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实训手册》。师资队伍中42.14%为副教授以上职称,57.1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包含全国技术能手3人。通过泰国博仁大学等国际合作项目,拓展学生全球化技术视野,近两年输送23人赴新加坡理工学院交流。
成果认证: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专业已建成广西高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评教育部“优秀试点院校”。教学团队近三年完成市厅级课题7项,获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机器人操控实训指导书》。崇左市政府委托开展的ABB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项目,累计培养社会学员680人次,凸显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