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红塔应用示范专业",扎根云南民族文化沃土,形成了独特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依托区域经济文化资源,以"立足滇中、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为办学方向,在课程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构建起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数字技术的教学框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课程《专业采风》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成为连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桥梁。
在专业定位方面,该专业着力打造新人文、艺术、科技三位一体的培养架构:
- 依托玉溪市"聂耳故乡"文化基因,开发地方非遗项目教学资源
- 结合滇中生物多样性特征,构建生态可视化设计课程模块
- 引入数字影像技术,实现传统纹样数据库建设与创新应用这种定位既保持了区域性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又响应了国家"新文科"建设号召。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形成阶梯式能力培养链条。基础阶段侧重造型基础与设计思维训练,中期强化数字工具应用能力,高阶课程则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产教融合。特别设置的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模块,要求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完成从市场调研到作品落地的全流程操作。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包装设计、品牌策划等领域的就业率达92%。
教学实施中采用"双导师制+工作坊"模式:
- 校内导师负责理论教学与创作指导
- 行业导师带领项目实操与流程管理
- 定期举办民族文化主题工作坊
- 组织学生参与省级以上专业赛事这种模式成功孵化出多个民族文化IP设计案例,其中彝族刺绣数字化项目获云南省文创设计金奖。
在育人成效方面,专业构建起"三全育人"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建立"设计创新与产业联动研发中心",将课堂延伸至企业一线。近三年校企合作开发课程6门,承接地方政府文旅项目23项,学生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2件。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保持传统平面设计优势的同时,正加速向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延伸,形成跨专业协同创新机制。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