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61位。该专业依托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构建了“基础数学+交叉应用”双轨培养体系,下设金融数学、师范教育、数理金融实验班等特色方向。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0%,55%进入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20%赴牛津大学等海外名校深造,中期平均月收入达1.6万元,位居全校前列。
一、学科实力与培养架构
专业实施“三维交叉”培养模式:
- 学科融合:整合数学理论、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三大领域,设置数学分析(256学时)、金融工程(48学时)等18门核心课程;
- 校企协同:与平安产险共建实习基地,开发寿险精算学(32学时)、区块链金融(16学时)等应用型课程;
- 国际认证:数理金融实验班实行双学位制,毕业生可获理学学士+经济学辅修学士双证书。
专业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80%教师具有海外背景,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研究成果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系统优化。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构建“四层递进”课程结构:
- 数理基础层:必修高等代数(128学时)、概率论(64学时),引入哈佛大学数学建模案例库;
- 技术核心层:开发机器学习(32学时)、数值分析(48学时),配套MATLAB与Python编程实训;
- 行业前沿层:设置金融衍生品定价(16学时)、智能投顾系统设计(16学时)等新业态课程;
- 实践创新层:建设华为智能基座实验室,学生团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获奖率达35%。
创新性推行“双导师制”,聘请招商银行量化分析师指导毕业设计,年均组织50+次证券量化交易实战演练。
三、实践平台与就业竞争力
形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
- 科研转化:依托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参与华为鸿蒙系统算法优化等重大项目;
- 行业实战:与方中天科技共建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学生掌握金融大数据分析、量化策略开发等12项核心技能;
- 创业孵化:运营数学金融创客空间,孵化项目年营收超千万。
就业数据显示:入职金融证券机构的毕业生起薪8000-15000元/月,5年内晋升管理岗比例超40%,部分校友任职国家统计局、深圳市教育局等机关单位。
四、专业优势与发展建议
专业具备四大核心优势:
- 学科交叉:全国首批开设数理金融实验班的数学专业;
- 区位资源: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走廊建设;
- 国际视野:与牛津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 弹性认证:课程覆盖精算师、金融分析师等职业资格70%考点。
建议构建“双能力矩阵”:
- 技术能力:精通Python量化编程、Tableau数据可视化工具;
- 行业认证:考取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 学术前瞻:关注AI金融算法、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通过国家公派项目赴MIT数理金融实验室深造。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