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于2022年新增的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是面向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时代的前沿交叉学科。该专业依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深度融合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技术等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作为人工智能+仪器类新工科专业,其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紧密贴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智能装备、智慧城市等产业输送急需人才。
学科交叉与课程体系
专业以多学科交叉为核心理念,课程设置涵盖智能传感器原理、机器学习算法、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核心内容。主干课程包括: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构建精密测量与数据分析能力;
- 视觉感知与图像处理:培养智能识别与信息提取技术;
- 智能机器人技术:探索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方法。
学生需完成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与实践环节共154.2学分,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占37.7学分,突出工程应用导向。这种“理论+实践”的课程结构,确保学生既能掌握智能感知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又能通过实验与项目强化动手能力。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依托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22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7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并拥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水平人才。科研方面,团队主持或参与50余项教学与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覆盖智能传感、工业自动化等前沿领域。实验条件方面,配备西门子工程应用实验室、GE智能平台、智能感知系统设计实验室等先进设施,为学生提供从硬件开发到算法验证的全链条支持。
产教融合与就业前景
专业与马鞍山钢铁、蒙牛乳业、安徽天康集团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强化产业对接。毕业生可从事智能系统设计、生产运维、项目管理等工作,就业领域包括:
- 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线开发;
- 智慧城市与环保:如环境监测、能源管理系统;
- 科研院所与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尽管目前尚未有毕业生(2022级学生将于2026年毕业),但同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并获评安徽省一流专业,显示学科培养质量获得行业认可。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通过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激发学生潜力,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并获批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不仅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也为其职业发展积累实战经验。
安徽工业大学的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以学科交叉、实践导向、区域服务为特色,构建了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应用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其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定位,以及雄厚的师资与实验资源,为学生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浪潮中抢占先机提供了坚实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