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演奏)专业作为该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近90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鲜明的艺术教育特色。该专业以管弦类、键盘类、民乐类、流行演奏类四大方向为核心,覆盖小提琴、钢琴、古筝、电吉他等20余种乐器类别,学费标准为13200元/生·学年。其培养体系不仅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更融合现代音乐技术,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体系与课程设置层面,该专业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强调“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能力培养。核心课程包含《独奏》《合奏》《民族室内乐与重奏》等实践性课程,同时融入《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等理论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双轨制”:
- 技术训练:通过每日专业课、合奏排练强化演奏技巧;
- 理论深化:依托计算机音乐制作实验室、音乐传播学课程提升艺术理解力;
-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原创歌剧排演及现代音乐作品创作。
实践资源与平台支撑是其核心竞争力。专业拥有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三大实验团体,以及中国-东盟音乐周等国际交流平台。学生可参与田野采风、省级文艺汇演,并定期赴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例如,民族管弦乐团曾使用独弦琴、马骨胡等广西特色乐器创作保留曲目,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中凭借原创作品《拔哥》获得优秀剧目奖。
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方面,专业汇聚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名校背景的教师团队,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8人。名师龚小平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开发《广西民族声乐教材》,指导学生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国家级奖项260余项。民乐方向更依托蔡央教授指挥的民族管弦乐团,形成“课堂+舞台+赛事”的三维培养模式。
该专业通过校考选拔机制保障生源质量,2024年继续实施“省级统考+校考”双轨录取,重点考察演奏技术、视奏能力及音乐表现力。毕业生就业方向涵盖专业院团演奏员、中小学音乐教师、文化机构策划等,部分学生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深造,印证了其“应用型+研究型”双重培养目标的有效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