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热工学为学科基础,融合自动控制、信息科学、机械学等多学科理论,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节能环保战略需求,培养能在建筑能源利用、人工环境控制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研发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拥有学士与硕士两级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并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教育部协同育人基地等平台,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
学科体系与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以工程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为核心基础,结合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等应用型课程,形成完整知识链。课程设置注重前沿技术融合,例如:
- 建筑能源物联网与智慧建筑信息化技术
- 零碳建筑设计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开发与调试
实践环节通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校企联合基地等载体,将科研项目贯穿教学全流程,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包括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环保工程师等。团队以“四梁八柱协同育人”模式推进教学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奖项12项。科研方向聚焦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领域,近五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千万元,科技成果转化5项。
国际化与就业前景
专业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英国德比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开设双语课程教授国际技术标准,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5%,就业方向涵盖:
- 建筑设计院与暖通空调设备制造企业
- 楼宇自动化公司及绿色建筑咨询机构
- 能源生产部门与市政工程公司
重点雇主包括中国中铁、中国中车、格力电器等,第三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17%,45.59%的毕业生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培养模式特色
该专业通过产教研用一体化路径,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建筑环境领域,例如:
- BIM技术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深度应用
- 虚拟仿真实验支撑的能源系统优化训练
- 校企联合课题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
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建筑节能改造、智能运维等场景中掌握全链条技术能力,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