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科大学作为国内首家开设医学影像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2023年获批智能影像工程本科专业,开启"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探索。该专业依托学校四十余年医学影像教育积淀,整合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旨在破解医学影像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与人才短缺问题。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产业学院等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具备AI辅助诊断系统开发、智能成像设备研发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医工交叉"特色,核心课程涵盖三大模块:
- 医学基础:系统解剖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奠定临床认知
- 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图像处理强化专业技能
-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培养算法思维特别设置的虚拟现实原理与技术课程,通过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现MR设备、DSA设备等高端仪器的虚拟操作训练。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医学影像设备学》已获评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师资团队由医学影像专家与人工智能学者组成双师型队伍。学科带头人于广浩副教授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团队获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竞赛一等奖等教学荣誉12项。校企共建机制引入黑龙江拓盟科技等企业导师,其研发的智能影像分析系统已应用于50余家教学医院。教师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实践教学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 校内建成价值9000万元的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室,配备CT、MR、DSA等大型设备仿真操作系统
- 校外与北京协和医院、湘雅医院等50所三甲医院建立实习基地
- 企业联合上海联影医疗设立智能影像研发中心,学生可参与医疗机器人路径规划等真实项目
就业前景聚焦医疗器械研发与临床应用两大方向。毕业生既可进入联影医疗、深圳安科等企业从事智能成像设备开发,也可在医疗机构担任AI辅助诊断系统运维工程师。2024年校企合作数据显示,智能质控算法优化、医学影像大数据分析等岗位人才缺口达年均30%增长率。学校通过"访企拓岗"专项,与东北亚元宇宙数字创意产业园共建人才输送通道,拓展医学元宇宙、远程影像诊断等新兴领域就业机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