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作为该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依托深厚的学科底蕴和国际化办学特色,形成了以英语与翻译两大本科专业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学院前身可追溯至原甘肃教育学院英语系,经过多年发展,现拥有500余名在校生和63-6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20-23人、博士7人(含在读8人),95%以上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这种师资结构为专业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而长期聘请的英美外籍教师更强化了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学院的课程设置强调语言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
-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等语言基础课
- 跨文化交际、英汉/汉英笔译等应用型课程
- 西方文明史、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拓展性课程
翻译专业则增设交替传译、联络口译等实务课程,并特别设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强化双语转换能力。教学资源方面,学院建有100座多功能自主学习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及6个语言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系统,为口译训练和语言实践提供硬件保障。
学术研究与教学成果
教师团队在科研领域表现突出,近年承担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完成省级以上课题30余项。其翻译成果涵盖《草叶集》《伊利亚随笔》等世界文学经典,特别是《艺苑瑰宝——莫高窟壁画与彩塑》英文译本,将本土文化传播与国际学术交流相结合。学生培养方面,近五年在外研社杯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甘肃赛区特等奖等荣誉,印证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成效。
培养模式与就业导向
学院以"立足甘肃、服务西部"为定位,构建"语言+专业"的复合型培养路径。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教育、旅游、商务等领域的语言服务工作,翻译专业则侧重培养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实务人才。通过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平台,学生参与敦煌文化外译、国际会展口译等实践项目,使理论学习与区域发展需求紧密衔接。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语言技能之外,更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院近年通过开设影视传媒英语、旅游英语微专业,进一步细分培养方向,同时将5门慕课接入学银在线与智慧树平台,推动教学资源跨区域共享。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了专业建设始终与行业发展趋势同步,为学生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