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肇始于1929年省立安徽大学外语系,历经近百年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师范方向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非师范方向虽未在现有资料中单独列示,但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在跨文化传播等领域具有发展潜力。
在培养目标上,师范方向以培养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为核心,强调"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协同"模式。该方向要求毕业生掌握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核心课程,通过嵌入式教育见习和暑期小学期特训,实现"师范课程"与"课程师范"的双向渗透。非师范方向更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依托西方文明史和跨文化传播等课程模块,培养能讲述安徽故事的应用型人才,其发展路径可参考该校翻译硕士培养经验。
核心课程体系呈现差异化特征:
- 师范方向必修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国家级一流课程)和英语文学导论
- 实践类课程包含微格教学训练和师范生技能竞赛
- 非师范方向侧重应用翻译和跨文化传播课程组建设
- 共享课程如语言学导论和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构成学科基础
在教学实践方面,师范生需完成"双导师"指导下的系统训练:
- 大一参与花津悦读经典诵读
- 大二嵌入中学开展特色口语教学
- 大三接受中学名师驻校指导
- 大四完成教育实习双基地实践而非师范方向通过翻译工作坊和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平台,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其韩素音翻译大赛获奖记录显示实践成效。
毕业去向数据显示,2023届师范生就业呈现"333"格局:
- 约1/3任职地方中学
- 1/3进入国内外名校读研
- 1/3分布在教育机构及政府机关非师范方向虽未单独统计,但参考该校翻译硕士毕业生去向,多在涉外企业、文化传播机构等领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专业专八通过率达92-94%,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两类方向学生发展奠定语言基础。
该专业建设呈现三大创新:
- 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校-政府-中学联动体系,2021年《协同育人模式下C中学特色口语教学活动探究》入选省级教学案例
- 师资配置优化:47人专任教师中含10位教授,形成省级教学团队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
- 国际交流平台:与美国布莱诺大学建立"2+2"联合培养,拓展学生国际视野这些优势资源为师范与非师范方向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通道,尤其在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背景下,师范方向通过金牌教案工程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