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亚斯学院音乐戏剧学院的音乐剧表演专业,依托武秀之教授创立的"三合一"教学模式,构建了独特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以声乐、舞蹈、表演三大核心能力为培养主线,通过歌剧音乐剧系与表演专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教、学、演"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在2021年新增表演专业后,学院通过灵活的招生机制吸纳戏曲、声乐、音乐剧等不同背景生源,实现多维度艺术素养的交叉融合。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采用"基础+专项+综合"的三级架构:
- 基础技能模块包含《声乐》《舞蹈》《台词》《视唱练耳》等课程,强化发声技巧与形体表现力
- 专项提升模块设置《剧目排演》《戏曲表演》《化妆》等实践课程,重点突破角色塑造能力
- 综合创新模块通过《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等理论课程,构建跨文化审美认知。这种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歌、表、舞"三位一体表演技巧的同时,具备艺术创作的理论支撑。
师资团队汇聚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与行业领军人物。武秀之教授的假声位置真声唱法作为核心技术支撑,配合居其宏教授的戏剧理论指导,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教师队伍中既有王十庆教授这样荣获"黄河戏剧奖优秀园丁奖"的导演专家,也有朱正华副教授等在国际声乐赛事中屡获殊荣的表演艺术家,更有佟伟副教授等具备百老汇交流经验的舞蹈编导。这种多元化师资结构确保了教学的前沿性与行业适配性。
实践平台建设凸显三大特色:
- 教学剧场集群包含3座标准音乐厅和1座1169座歌剧院,配置272间琴房与专业录音棚
- 原创剧目孵化机制成功推出《中国蝴蝶》《走出一线天》等获奖作品,其中《中国蝴蝶》连续9年入选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
- 校企合作网络覆盖富士康等企业,通过"清风大舞台"等项目实现艺术成果转化。2024年11月的富士康演出中,师生团队创排的10余个节目融合廉洁文化元素,展现专业教学的社会服务价值。
人才培养成效体现在复合能力认证与就业渠道拓展。学生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与职业舞蹈资格证双认证,近三年毕业生在文艺院团就业率达63%,部分进入央视等媒体机构。考研方向涵盖音乐剧编导与戏剧影视表演,2021级毕业生的话剧汇报演出已形成品牌效应。这种"课堂+舞台+社会"的三维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成为中原地区音乐剧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