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亚斯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数字技术产业学院双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项目与科大讯飞、软通动力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校园+产业园”的创新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体系涵盖数据采集、分析、建模、可视化全流程,同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强化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强调学科交叉性与技术前沿性,核心课程包含数据结构与算法(C/Python)、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基础模块,同时设置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Spark与集群技术、行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实践性课程。为提升学生工程能力,专业采用“三段式”培养模式:前两年夯实数理基础与编程能力,第三年聚焦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课程,最后一年通过企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与岗位技能转化。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学院配置了52个实验室和27间专业机房,并与企业共建河南省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学生可参与真实生产线环境下的数据标注、模型训练与优化,例如使用软通动力的数字孪生技术实验室进行工业数据分析,或通过科大讯飞的商业智能系统开发项目完成商业场景建模。近五年学生累计获得494项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包括数学建模、信息安全等领域的重要赛事。
产教融合机制的深度实施体现在三方面:
- 双师型教学团队:企业派驻工程师常驻校园,与校内教师联合开发32门校企合作课程,如数据仓库与建模技术、商业智能大数据分析等;
- 项目制学习:软通动力将真实业务委托产业学院生产交付,学生在Python网络爬虫、数据预处理等课程中直接处理企业数据集;
- 就业直通模式:合格毕业生享受100%对口就业推荐,合作企业包括亚信科技、博彦科技等500余家生态企业,年度人才需求量超10000+,2024届初次就业率达92%。
该专业通过“四联五共式”育人路径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具体表现为:校企共制培养方案时将Apache Spark、TensorFlow等工具纳入课程标准;共建实验室时引入5G运维、区块链工程等前沿技术场景;共管教学过程时实施师徒制(1企业导师带5学生)与完全学分制,允许弹性学习节奏。这种创新模式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数据工程师、商业智能分析师等岗位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平均月薪达6580元,最高可达1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