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学院作为安徽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其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依托工学学科优势,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设立以来,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尤其在智能控制、新能源等方向展现出鲜明特色。随着工业智能化趋势的加速,专业通过课程革新和校企合作,培养具备系统设计和智能控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以电路与电子技术为基础、以智能控制系统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核心课程包括电机与拖动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等理论课程,同时设置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还能在智能电网全数字仿真、智能变电站控制实训等实践场景中提升工程应用能力。这种"理论+实践"的双轨培养模式,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科研团队与学术资源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该专业拥有由张久俊院士领衔的21人教学团队,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团队研究方向聚焦智能控制和新能源技术两大领域。依托省级高峰培育学科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团队与古井集团、济人药业等82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近三年获批横向课题115项,发明专利达62项。学生可通过参与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等项目,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形成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从录取情况看,该专业近年来呈现报考热度上升趋势。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最低分为446分/130067位次,而2023年同等分数段考生需结合招生人数变化综合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招生计划通常保持稳定,但受智能化产业人才需求拉动,录取位次存在逐年小幅提升的可能。建议考生在达到基准线后,重点关注数学和物理学科能力,这两项既是专业培养的基石,也是后续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力企业,或在智能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领域从事系统运维与研发工作。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持续保持95%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参与智能质量监控系统开发等项目,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随着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智能化升级加速,掌握设备改造维护和产品产业升级技术的专业人才,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