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中职示范专业和陕西省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始终以服务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为核心,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依托百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成立的农学院),构建了涵盖农业生产、管理、创新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其特色在于将绿色发展理念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剖析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稳产保供为导向,课程体系突出现代农业科技的实践应用。主干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生产技术类:农作物生产技术、设施园艺生产、食用菌生产技术,侧重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
- 技术支撑类: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无人机飞行操控技术、节水灌溉,强化数字化与机械化技能;
- 产业延伸类: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培养复合型管理能力。课程设计注重“三新”衔接——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例如将光伏农业维护、无人机植保等新兴产业需求融入教学。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师资团队由24名专职教师构成,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7人,硕博学历占比达38%。教学资源呈现两大亮点:
- 校内实训基地规模庞大:
- 162亩实习农场、120亩果园、7亩食用菌生产场地;
- 智慧植物工厂、测土配方实训室等12类专项实验室;
- 现代农业机械120台套,设备总值超1000万元。
- 校企协同深度推进,与12家农业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人才培养与就业路径
该专业实施“四维就业导向”策略:
- 技术岗位:各级农技中心、种业公司技术岗,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 学历提升:通过专升本进入宝鸡文理学院等本科院校;
- 自主创业:支持开办现代农场、无人机植保服务公司,部分毕业生年营收超百万;
- 公共事业: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乡村振兴项目,享受政策性岗位招录倾斜。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农业技术员、农作物植保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技能”双认证。
社会服务与行业贡献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区域农业需求,承担榆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果农技术指导等社会服务,近三年累计培训超5000人次。在解决农业人才断层问题方面成效显著,毕业生因“技能过硬、吃苦耐劳”特质,实习期间即被陕甘宁地区农业企业提前签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