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该校重点扶持学科,自1994年开设以来,依托粤北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业需求,构建了覆盖旅游规划、酒店管理、景区运营等领域的课程体系,并与行业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实践平台。其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遍布广东省旅游行业,部分已成为企业高管或行业精英。
一、专业定位与学科实力
韶关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服务广东,辐射港澳”的定位,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作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涵盖旅游学概论、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法规等基础理论,同时开设酒店收益管理、数字旅游概论、红色旅游等前沿方向课程。学院拥有21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学科带头人宋会群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强力支撑。
二、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专业注重产教融合,通过三类实践模式提升学生能力:
- 短周期课程实践:例如旅游消费者行为调研、景区生物资源考察;
- 中周期实地考察:如赴丹霞山、南华寺等景区开展研学活动;
- 长周期企业实习:与韶关国家森林公园、高星级酒店等建立12个实践基地,学生可参与顶岗实习。
此外,学院建成导游模拟实训室、酒店客房餐饮实训室等设施,80%必修课实现多媒体教学,配套60余万册专业图书资源。
三、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毕业生主要选择四大发展路径:
- 考研深造:涵盖旅游管理、文化遗产等方向,近年有学生考入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
- 考公考编:进入文旅系统行政事业单位;
- 企业就职:在旅游集团、酒店连锁、景区管理机构担任运营、策划等岗位;
- 自主创业:依托粤北旅游资源开发文旅新业态。
行业数据显示,全国旅游管理人才需求年增长12%,而韶关学院毕业生因“实操能力强、行业适应快”受到企业青睐,部分学生入职三年内晋升为项目经理。
四、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8项。例如,学生在红色旅游策划大赛中设计的“粤北长征主题线路”获省级金奖。专业还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支持学生考取导游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证等职业证书,目前教师团队中20人持有行业资质,可提供针对性指导。
五、区域服务与行业影响力
作为粤北地区旅游人才培养重镇,学院承担了韶关市11项旅游科研项目,涉及生态旅游规划、文旅投资分析等领域。其“订单式培养”模式与本地企业合作紧密,例如为丹霞山景区定制导游培训计划,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对接。这种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的办学策略,使专业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旅游教育创新力院校50强”。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