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机械装备产业,以机械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结合“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技术,形成了以交通装备和工程机械为核心的培养方向。该专业通过两个细分方向——“工程机械”和“机械设计与制造”——构建了覆盖装备设计、制造工艺、运维管理等全链条的知识体系,致力于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计突出交通工程装备与智能制造的双重特色:
- 工程机械方向聚焦施工装备的运用与维护,核心课程包括工程机械设计、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与管理等,重点培养学生在复杂工程场景下的设备管理能力;
- 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则侧重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涵盖数控机床与编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内容,强化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开发能力。基础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为两大方向共同支撑,同时融入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测试技术等跨学科内容,形成“强基础+精方向”的立体化培养结构。
培养模式与资源支撑
该专业依托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的科研平台,推行“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 校企联合培养:与重庆装备制造、汽车产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提供真实工程场景的实训机会;
- 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可参与交通智能监测装备、跨座式单轨车辆等科研项目;
- 师资力量: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等高水平教师团队,其中博士占比超80%,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
就业前景与行业对接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工程机械、汽车制造、智能装备三大领域:
- 技术研发:在机械设计部门从事工程机械结构设计、智能制造系统开发;
- 生产管理:在制造企业承担工艺优化、质量检测及设备运维工作;
- 跨领域拓展:面向交通建设领域参与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轨道交通装备集成。近五年数据显示,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9项,在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竞赛中获奖66项,就业率持续位居重庆市前列。
专业特色与区域服务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交通场景深度融合与智能制造技术迭代:
- 交通装备创新:围绕重庆作为西部交通枢纽的定位,开发适应山地地形的特种工程机械和智能网联驾驶技术;
- 智能制造升级:结合工业互联网与数控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工厂转型。通过重庆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专业已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输送超过2000名技术骨干,在跨座式单轨车辆国产化等重大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