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数字技术类专业之一,依托数字技术学院开展教学,紧密对接“数字福建”战略布局和区域产业需求。该专业以案例驱动教学和校企合作为特色,构建了涵盖程序设计、数据分析、网络管理等领域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福建省高职品牌专业,其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实践平台均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元路径。
一、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基础等专业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核心能力:
- 数据库应用与前端开发能力:掌握SQL、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熟练开发Web前端和移动应用;
- 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运用工具实现数据采集、清洗及可视化分析;
- 网络运维与系统部署能力:精通交换路由技术、Linux操作系统及服务器配置;
- 数字化技术适应能力:对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需求。
毕业生可胜任数据库设计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网络系统管理员等岗位,覆盖软件设计、数据分析、智能技术应用等职业方向。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核心+实践”的模块化设计,形成递进式培养路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夯实编程与逻辑思维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前端设计与开发、信息采集技术,强化实战能力;
- 混合式教学实践: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拓展”提升学习效果。
实训环节依托华为、东软等企业合作项目,建设了总价值超600万元的实训室,开展数据库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实战项目,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师资力量与行业资源
专业师资团队由教授、高级工程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组成,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经验:
- 何世伟(副校长):台湾清华大学博士,主导工业机器人领域教学改革,带队获WRO机器人中国赛冠军;
- 潘利强(教授):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获福建省移动教学大赛一等奖;
- 魏传佳(博士):福建省科技厅入库专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
- 企业导师团队:引入AIoT、智慧社区等领域资深工程师,开展“多师同堂”授课。
通过校企“双主体”合作,与中国联通、中探探针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中国机器人大赛、晋江机器人竞赛等赛事,强化职业竞争力。
四、职业认证与升学路径
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Web前端开发等职业技能证书。升学方面,毕业生可接续计算机应用工程(高职本科)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普通本科)等专业,形成专-本贯通培养通道。
就业方向涵盖软件开发、网络运维、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合作企业包括厦门天马微电子、泉州市润天科技等,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毕业生起薪达**8000-12000元/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