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重点本科专业,金融工程立足民族地区发展需求,构建了以经济学学位为基础、数理金融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3年获批招生以来,依托省级教学团队和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形成了"数字金融+乡村振兴"的特色培养方向,旨在为凉山州及西南地区输送"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课程设置紧密对接新商科数智化转型趋势,强化金融产品设计与风险管理能力培养,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从事金融创新实践。
一、课程体系凸显学科交叉性
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工具+实践"三维架构: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原理课程,夯实学生金融理论基础
- 数理工具模块设置计量经济学、金融数据分析等课程,培养量化分析能力
- 实务操作模块通过数据模拟交易、金融产品开发等实践课程强化应用技能核心课程《金融工程学》和《金融风险管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人工智能与博弈论等前沿课程,构建起完整的金融创新知识图谱。特别设置的财务报表分析与国际金融课程,使学生能精准把握企业融资与跨境金融运作规律。
二、培养模式注重产教融合
专业实施"双导师制"育人机制,三年级学生即配备校内学术导师与校外业界导师,通过金融理论实践课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培养方案中特别设置:
- 量化投资创客实验室:开展证券投资策略优化等课题研究
- 国元证券共建基地:提供金融产品营销实战平台
- 乡村振兴金融实践:聚焦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融资方案设计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金融科技应用、普惠金融推广等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近五年第一志愿报考率持续超100%。
三、职业发展面向多元领域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类岗位:
- 传统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管理师、金融产品设计师等岗位,平均起薪达8-12万元/年
- 数字金融领域: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担任数据分析师,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信贷模型
- 民族地区经济实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专业特别强化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分析师等职业资质备考辅导,近年毕业生在凉山州农村信用社、攀枝花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录用率显著提升。
报考该专业需注意物理为必选科目,2025年招生采取"3+1+2"新高考模式,建议意向考生在高中阶段强化数学建模与信息技术能力储备。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掌握数字金融工具、熟悉民族地区经济生态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具职业发展潜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