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设计学类学科体系,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该专业在本科层次设有环境设计方向,学制为四年,下设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细分领域,形成了以建筑及环境设计方法学为基础、以人机工程学和材料学为支撑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专业强调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的融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训等方式对接行业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具备设计表现能力与工程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培养特色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课程体系:跨学科融合与核心能力塑造
该专业课程设置围绕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现代设计工具应用展开,核心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基础等基础课程,以及商业空间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景观建筑工程等专业方向课。主干学科涵盖建筑材料与构造、园林植物应用等工程技术类内容,同时融入美学原理与城市规划设计等人文艺术模块,形成“艺术+技术”的课程结构。专业方向分流后,室内设计侧重居室设计与商业空间规划,景观设计则聚焦园林植物配置与公共空间营造,满足不同职业路径的需求。
实践教学:真题真做与校企协同育人
专业注重通过实践项目进课堂强化学生实战能力。例如,在《社会实训》课程中,师生团队曾为邢台市第二十五中学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完成十余套设计方案并获得校方高度评价。校企合作方面,与华兴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天意瓜子厂等本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将企业设计任务引入课程,解决实际需求。合作模式包括:
- 多专业协同设计(如联合视觉传达、表演专业制作企业宣传视频)
- 园区文化调研与改造(如厂区环境优化方案设计)
- 行业专家讲座(邀请邢矿集团工程师、知名设计师分享工程案例与前沿理念)
这些实践环节不仅提升学生的项目执行能力,还培养其团队协作与行业规范意识。
培养特色:区域服务与创新导向
作为邢台学院特色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立足地方经济,聚焦地域文化振兴与产业升级需求。例如,通过邢窑白瓷艺术创意产业学院等平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探索文化传承创新路径。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50%,包含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与行业领军人物,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动态同步。此外,专业推行“以赛促教”策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竞赛,强化创新思维与作品竞争力,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就业方向涵盖设计机构、工程企业及文化传播领域。
通过上述培养框架,邢台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功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生态,既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又通过真实项目锤炼其职业素养,为区域建设输送兼具艺术审美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