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自1960年创立以来,始终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根基,构建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培养体系。该专业不仅拥有西部地区最早的针灸推拿博士学位授权点,更通过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和省级一流课程7门的全覆盖式建设,形成"强化经典、突出临床、重视创新"的育人特色。张虹教授等学科带头人以"针药结合"的临床思维,将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科研创新相融合,使该专业连续十年稳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评估榜首。
学科底蕴与培养体系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深厚的学术积淀:
- 历史传承:由吴棹仙、蒲湘澄等针灸大家创立,历经余仲权、李仲愚等名家传承,奠定"经穴效应研究"等特色方向
- 培养层次:包含中医学5+3一体化(吴棹仙班)、五年制本科及硕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2105人
- 课程体系:构建六大课程群:
- 《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
- 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断技术
- 内外妇儿专科临床课程
- 经络腧穴学与刺法灸法
- 人体解剖与病理生理
- 现代内科学诊疗体系
科研创新与师资力量
专业建设通过医工融合和医学+信息化实现突破性发展:
- 科研平台:拥有全国针灸领域唯一的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近十年唯一获批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课题140余项,科研经费近2亿元
- 成果转化:在经穴效应研究领域产生SCI论文5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科研成果入选"新时代中医药十大标志性成果"
- 师资配置:教授授课率100%,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7.14%,汇聚国家级人才29人次,形成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针灸经穴效应国际创新团队
育人成效与社会影响
该专业通过"三统一、三注重"培养模式塑造卓越人才:
- 技能竞赛:学生连续七届斩获全国针灸推拿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创下"七连冠"记录
- 执业考试:全国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长期稳居前列,2019-2020年位列全国第一
- 升学就业:近三年年均考研率50%,总体就业率94%以上,毕业生在瑞士、英国等20余国开展中医药服务
- 国际影响:开发针灸推拿智能装备,建立莫桑比克等海外教学基地,推动中医药文化全球化传播
特色培养与职业发展
专业注重经典传承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 教学模式:采用"读-讲-练"三阶教学法,在《针灸学》等课程中融入PBL临床思维训练
- 实践体系:设置针灸推拿基本功训练、虚拟仿真实验等模块,临床实习覆盖三甲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
- 职业路径:毕业生可从事中医诊疗、康复保健、科研教学等工作,在老龄化社会和健康中国战略下,针灸在慢性病管理和疼痛康复领域需求激增
该专业通过六十余年的持续深耕,不仅培养出包括岐黄学者在内的行业领军人才,更推动针灸推拿从传统技艺向现代循证医学转型。其"以科研反哺教学、以临床验证理论"的发展路径,为中医药守正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