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省重点职业院校,其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紧密对接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通过作物生产管理、农业生态环保、智能装备应用等核心领域的学习,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学校升格为酒泉职业技术大学,专业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色,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专业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以植物生产科学为基础,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技术需求。专业基础课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遗传基础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核心课程则聚焦应用场景,如农作物生产技术通过案例教学掌握粮食与经济作物的高效种植技术,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结合智能温室、无人机喷洒等实际场景进行实训。同时,专业引入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培养学生数据驱动的农业决策能力。课程设计中还融入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块,帮助学生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策略。
二、产教融合模式:校企协同育人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产教融通、育训并举”模式,构建了多维度校企合作平台。例如:
- 敦煌种业产业学院:与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合作,开展种子生产、品种选育等实践教学,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
- 中粮学院:推行“五岗递进”学徒制,学生在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等真实生产环节中完成技能进阶;
- 现代种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华美种子公司共建基地,实施“伴耕伴读”教学模式,将课堂延伸至农田。此外,学校依托国家级光伏发电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农业物联网实验室,模拟智能农业场景,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三、技能培养与社会服务
专业注重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例如,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赛项,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近五年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创新创业大赛成果显著。同时,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可考取设施蔬菜生产、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服务方面,教师团队以科技特派员身份帮扶乡镇农业,近五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8000人次,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落地转化。
四、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岗位:
- 农业生产管理:在农业企业担任技术指导员或农场经理,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提升作物产量;
- 农业技术服务:进入农业物联网企业参与智能设备运维,或为合作社提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案;
- 公共事业与科研:在政府部门从事农业政策研究,或在科研机构参与种质资源创新等课题。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41%,尤其在酒泉新能源农业示范区作用显著。
五、专业特色与创新优势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具有两大差异化优势:
- 生态导向:课程体系中强化农业生态与环保模块,涉及农田生态系统修复、节水灌溉技术等内容,契合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发展需求;
- 数字化转型:依托学校省级太阳能发电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将新能源技术与农业结合,探索光伏农业、智慧灌溉等创新模式。此外,专业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建成《植物保护》等省级精品课程,培养兼具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农业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