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水务管理专业立足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围绕水资源评价、水环境智能监测和水务设施运维三大核心领域,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面向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供水排水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方向,培养具备BIM技术应用、水务信息采集分析、供排水管网规划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福建省内仅该校开设该专业,物理科目组和历史科目组分别设置12人、8人招生计划,2023年录取最低分为物理组398分、历史组391分,显示出较高的专业热度。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理念,注重区域水资源评价与智能管理能力塑造。学生需掌握城镇给排水技术和水处理工艺流程,同时具备水行政执法、防汛抢险等公共事务管理技能。通过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双重培养,毕业生可胜任城乡水务系统智能化改造、河道生态治理等岗位,成为推动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骨干。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与专项能力模块:
- 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制图(CAD)与BIM技术、水务工程测量、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夯实工程实践基础;
- 核心课程聚焦智能化技术应用,如电气智能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智能控制,培养学生操作智能水务系统的能力;
- 特色课程设置水环境智能监测与评价、水务工程施工项目智能管理,强化行业前沿技术应用。通过9项主要专业能力要求,学生可系统掌握从水务设施调试到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链条技能。
实践教学与职业认证
实训体系采用“三阶段进阶”模式:
- 校内实训涵盖CAD制图、水质分析、建筑材料检测等基础技能训练;
- 校外实践深入水务管理部门和水利企业,参与水务设施运行管理、河道整治工程等真实项目;
- 职业认证衔接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资格、智能水厂运行与调控等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2024年招生计划显示,该专业与福州地铁集团、厦门轨道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为实习就业提供优质平台。
就业前景与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岗位群:
- 城乡水务智能管理:从事供水管网优化、智能水表系统运维;
- 水利工程智能运行:承担中小型水电站设备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
- 生态环境保护:执行江河湖泊水质监测、水生态修复项目。据学院公布数据,水利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中国华电等央企比例持续提升,2023年全校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福建省高职前列。专业对接智慧水利工程高职本科方向,为学历提升铺设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