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舞蹈表演专业自2022年独立招生以来,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前身为2012年开设的音乐表演(舞蹈方向),历经十年积淀,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旨在培养“能演、能编、能教、能评、能组织”的复合型舞蹈人才。依托一流本科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王恺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在舞台表演、教学研究及艺术创新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一、专业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兼顾专业性与应用性,核心课程分为实践类与理论类两大模块:
- 实践类课程:包括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现代舞基训等基础训练,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等创作类课程,注重学生肢体表达与编创能力的同步提升;
- 理论类课程:涵盖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解剖学等学科,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艺术认知框架。此外,课程还融入思政示范课程元素,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使命感。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创新
学院汇聚了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教师均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国内外顶尖艺术院校,并拥有国家一级编导、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以赛促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青穗杯”舞蹈大赛、“红棉杯”青年舞者展演等赛事,激发创作潜能。例如,原创作品《纵·东江》凭借精湛的编排与表演,斩获广东省大学生舞蹈大赛专业组一等奖,展现了教学成果的转化能力。
三、实践平台与行业联动
学院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网络,与广东歌舞剧院等机构建立实践基地,邀请行业专家如周莉亚(《只此青绿》编导)开展讲座,拓宽学生艺术视野。学生可参与惠民演出、文艺采风等活动,例如在第十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师生创作的舞蹈作品成功入围山花奖终评,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创新。此外,学院还开设专升本考试专项培训,针对技术技巧组合、剧目表演等考核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助力学生升学与职业发展。
四、人才培养成效与社会认可
通过“舞台-课堂-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可在专业文艺院团、中小学校及文化管理机构等多个领域就业。近年来,学生作品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金奖7项,包括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表演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等荣誉。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路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强化了其团队协作与艺术策划能力,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