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扎根贵州基础教育六十余载,依托数学学院深厚的学科积淀,构建起"师范底色+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以服务黔北基础教育为核心,通过数学学科优势与教师教育传统的深度融合,培养出一批批扎根基层的卓越数学教师,近五年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1%以上,在贵州省数学教育领域形成显著影响力。
专业特色与学科支撑
该专业拥有三重发展引擎:
- 学科平台优势:依托贵州省"数学"一级重点支持学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数学理论研究与基础教育服务双轮驱动的格局
- 师资结构优化: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66%,硕博士比例达82%,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12人次高层次人才,构建起老中青传帮带的教学梯队
- 实践平台完善:建有数学与信息科学实训中心,配备价值350万元的智能物流、大数据分析等四大实训室,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教学技能实训等强化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课程设置紧扣"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形成三维课程结构:
- 学科基础模块: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核心,夯实数学思维基础
- 教育素养模块:设置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班级管理等课程,嵌入"师德养成"教育案例库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数学建模实训室开展项目式教学,近两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等47项奖项创新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教授与中学特级教师联合指导教育实习,实现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的深度衔接。
培养成效与社会贡献
专业建设成效体现在三个维度:
- 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校-市-省"三级师范生技能竞赛体系,毕业生在贵州省中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中通过率连续五年居全省前列
- 社会服务能力:依托智慧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发《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手册》等教辅资料,惠及300余所乡镇中学
- 专业辐射效应:作为遵义市数学学会挂靠单位,定期举办"长征精神与数学教育"研讨会,形成"高校-教研机构-中小学"协同发展生态圈
该专业通过"1234"办学思路(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项任务、四项工程),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其培养方案中特别设置的数值方法、数学建模等前沿课程,以及师德高尚、教育情怀坚定的育人特色,使其成为西部地区数学师范教育的标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