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立足装备制造行业需求,围绕焊接工艺编制、机器人编程、质量控制等核心能力构建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以机械制图、熔焊过程与缺欠控制等课程为理论支撑,结合焊接机器人操作、自动化设备调试等实践训练,形成了“理论+实训+创新”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毕业生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具有显著就业优势。
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体系,核心课程包含:
- 机械制图与CAD:奠定工程识图与设计基础
- 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应用:涵盖PLC编程与智能设备联动
-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重点突破异种材料接合难题
- 焊接质量检测技术:集成超声波探伤与X射线检测技术实践环节通过焊接机器人技能提高实训和特种焊接技术实训,使学生掌握KUKA机器人编程、激光焊接等高精技术。校内实训基地配备30个工位的弧焊区、特种焊区,可同时容纳80人开展实操训练。
师资团队建设凸显“双师双能”特色,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玮领衔的7人专职教师队伍,其中:
- 高级职称占比71%,包含正高1人、副高4人
- 双师型教师达86%,兼具教学能力与企业项目经验
- 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将核电设备焊接、压力容器制造等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团队近三年指导学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彰显教学实力。
就业培养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面向三大领域:
- 高端装备制造:中核集团、东方电热等企业从事焊接工艺编制
- 智能产线运维:操作焊接机器人并完成程序优化
- 质量管控体系:执行ISO 3834焊接体系认证标准下的检测任务职业发展通道覆盖电焊工(中级)到国际焊工证书的阶梯式认证体系,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衔接实现学历提升。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具体表现为:
- 与4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共建丝绸之路产教融合育人联盟
- 获批国家级高技能实训基地,配备价值7000万元的五轴加工中心等设备
- 开展1+X特殊焊接技术证书试点,取证率连续三年超95%
- 校企联合开发焊接工装夹具设计等实战项目,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这种“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工程师”的培养生态,使学生在真实生产情境中锤炼出过硬的焊接缺欠控制能力和智能化焊接系统运维技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