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了"技术+管理+经济"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前身为1985年设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2000年正式更名,2017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土木水利学科博士点和陕西省智慧建造研究院,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全校前茅,在智能建造与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等企业输送了大批技术管理人才。
学科定位与历史传承
专业以智能建造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方向,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作为西北地区首个通过住建部评估认证的工程管理专业,拥有建设工程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开发出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等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专业历史积淀深厚,蒋长元教授主持设计的我国首座沥青混凝土面板坝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实施"五大支撑平台"课程架构:
- 工程技术类:
- 工程施工技术(64课时)掌握现代建造工艺
- BIM原理及应用(48课时)训练建筑信息建模能力
- 管理类:
- 《国际工程管理》培养全球化项目管理视野
- 《施工组织设计》构建资源配置优化思维
- 经济类:
- 工程经济学(32课时)解析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 《项目融资与投资》掌握资本运作规律
- 法学类:
- 《建设法规》强化合规管理意识
- 《工程合同管理》训练风险防控能力
- 信息技术类:
- 开发《工程管理软件应用》等数字化课程模块
- 在BIM虚拟仿真实验室完成智慧工地模拟实训。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 教授占比26.7%,博士化率86.7%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的省级教学团队
- 建设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 近五年科研到款5000余万元,发表SCI/EI论文254篇
- 团队研发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应用于福建坑口大坝建设,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形成"三级进阶"实训体系:
- 基础技能:200课时完成工程测量与材料检测
- 专项实训:在300T压力机平台开展施工组织设计
- 综合创新:参与中国交建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与20余家央企共建实践基地,实现毕业设计真题率100%,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00余项。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构建多元化就业网络:
- 工程建设:40%任职中建集团等项目经理
- 工程咨询:25%进入华陆工程科技从事造价咨询
- 政府监管:20%服务水利部等监管部门
- 学术深造:15%考取清华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BIM应用能力评价优秀率92%,中国电建设立专项管培计划。
该专业通过"智能建造+国际工程"双轮驱动培养模式,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智慧工地建设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新基建战略推进,建议增设《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课程,深化与华为ICT学院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输送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智慧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