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首批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通过构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形成了以文化传承为内核、产教融合为路径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济宁市作为全国研学旅游高地的区位优势,深度对接文旅产业集群需求,年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0余人,其创新实践入选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编号:YB2021080202),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具备非遗传承、课程开发、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机制上,学院搭建了“四维协同”办学生态:一是联合省内50余家文旅企业、10余个行业协会组建济宁市精品文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校企联合招生、模块化课程开发、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人才共育;二是与济宁孔子文旅集团等19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进招生就业一体化和实践教学场景化;三是开发覆盖本科层次的校校合作通道,联合主办山东省“技能兴鲁”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技能竞赛;四是构建“交替循环递进”培养模式,将3A景区校园、非遗基地等实体资源转化为教学场景,年均承接2万余人次研学实践。
课程体系突出“文化两创”硬核支撑,首创“五层七维融入、四个课堂嵌入、传统文化植入”模块化架构。其创新特色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非遗传承技艺与儒家文化研学深度融合,开发出“拓印+节气认知”“皮影戏+角色创作”等情境化课程;二是构建“专创融合”金课体系,已建成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三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库,通过虚拟教研室实现“五金”新基建,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行业标准动态对接。
师资建设强调“双师型”能力矩阵,通过挂职锻炼、1+X证书考评、技能大赛指导等路径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专业团队现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山东省教育系统标兵1人,并聘请文旅企业高管、非遗传承人等30余位产业导师。这种“引企入教”机制使教师企业挂职率达100%,校企联合开发的10余项横向课题直接服务区域文旅产业升级。
实践平台建设呈现“文博景校一体”特色,校内建成包含工业博物馆、非遗中外交流基地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该平台承载四大功能:一是真实岗位教学,学生年均完成2000余学时景区讲解、课程设计等服务;二是技术研发,承接研学课程开发横向课题10余项;三是社会培训,开展“中文+职业”国际交流营,累计培训海外学员5000人次;四是文化传播,通过孔子文化周等活动打造“好客山东 见识齐鲁”品牌矩阵。